项目动态 zhong lun charity foundation

中伦-北大法律诊所公益基金2017年项目动态

来源: 浏览量: 时间:2017.12.31


  为支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北京中伦公益基金会自2016年1月1日起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设立“中伦北大法律诊所教育基金”,2017年是基金使用第二年,本年度,北京大学法律诊所本着能够使基金发挥最大效用的原则,在基金的使用上更加地审慎与严格,现就本学年基金支持的法律诊所项目的发展情况、基金使用情况与成果产出做一个详细说明:



一、法律诊所项目发展情况


  北大法律诊所2017年共开设两学期的课程,每个学期课程包括两个方向: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诊所(简称“诉讼诊所”)与小(微)创企业法律实务诊所(简称“小创诊所”)。

  诉讼诊所成立于2000年,2017年是其第18个发展年头,其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也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2017年诉讼诊所课程变化不大,课程的设置依然是“3+3+X”,一般是每周3个小时的实务理论课程,主要有校外聘请的律师、退休法官与校内教师联合上课,一个教师主持、几个教师点评这样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方式进行,各个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对于同一个实务课题给学生多视角的思考与练习。每个学期16周的实务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之余每周还有3个小时的法律咨询时间,学生会在凯原楼咨询室值班,为当事人解答法律问题,给予法律意见,做法律实务练习。除了此两块学习,比较重要的实务练习是学生代理案件,一般为劳动仲裁或者诉讼,时间是由案件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一般每个学期会在三百五十小时以上,代理案件的工作会比较多,基本上从接到案件到案件收到判决书所有的职业律师要做的事学生都要做,包括做法律检索、写法律意见书、写诉讼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出庭以及参与调解和解、谈判等事务,诉讼诊所要求学生在法律诊所学习期间至少代理一个案件,以完成必要法律实践训练。

  在春季课程中,诉讼诊所还穿插了一次讲座,主讲人是Dan Guttman,华盛顿职业律师,其曾经是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公益法授课教师,其在公益法方面建树颇多。春季课程中,Dan给大家做了一堂公益法的讲座,为大家介绍美国公益法的发展与公益律师的工作,内容丰富详实,让学生对公益法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同时也是对诉讼诊所课程的一个丰富与拓展。


(Dan给诊所学生上课)

  本年度诉讼诊所组织学生到海淀法院旁听两次。学生旁听法官审理案件,案件审理结束后同法官对于案件涉及到的实务问题以及学生在诊所咨询和代理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与支持。同时,旁听案件庭审对于诉讼诊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学生在旁听中可以对诉讼中的庭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庭审的程序有一个感官的认识,对于代理人的庭审的表现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在交流中可以得到一些庭审中应该如何表现的建议等,这些都对其之后的实务工作产生有非常大的价值。本年度旁听合作法院依然是海淀法院,海淀法院离北京大学比较近,在审判技术方面也是一流的,同时海淀法院教培处也非常愿意与高校合作做法治的宣传工作,其认真的筛选最适合学生旁听的案件,力求案件有法律实务操作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能贴近大学生生活,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教育作用。


(2017春季学期法院旁听现场)


  2017年6月份,诉讼诊所还组织学生去中伦进行了参访,这是近年来唯一一次诉讼诊所参访律师事务所。参访中,学生在中伦公益基金会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律所的各个部门,了解了各个部分的设置与职能,对律所的结构与业务有一点初步了解后,律所安排了与学生的座谈会。座谈会围绕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北大法律诊所教育实践中同学们的经验与收获、疑惑与感悟展开。同学汇报了自己在诊所半年的工作情况,展示自己的成果与收获,总结经验教训,这些分享得到了中伦公益基金会领导的赞许与支持。在之后的交流问答环节,同学对之后自己职业过程中考虑到的问题以及职业规划等进行了提问,基金会领导对这些问题认真地一一解答,同时也对于学生之后初入职场提出了建议,同学们收获颇丰。这次参访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实务知识,提前为同学们做了职场知识普及,同时对于中伦公益行动的介绍,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为学生的职业选择以及之后的职业生涯进行了正确引导。



  小创诊所自从2015年秋季开课以来,非常受学生欢迎,每个学期选课人数都居高不下。鉴于此种情况,2017年小创诊所在吸纳学生人数方面有所扩大,扩大课程覆盖学生群体,同时通过几个学期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大纲;小创诊所所涉法律领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在保证自己的教学团队稳定性的同时,吸纳大批的年轻的经验丰富的非诉律师充实教学队伍,扩大了课程容量,同时也给教学队伍带来新活力。


(小创诊所上课现场)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小创诊所依然采用了“3+3+X”的这种模式,每周3个小时的理论课程,3个小时的法律咨询服务,数小时的代理案件。在咨询和代理案件方面,学生分成3人小组,由一名律师带领协作完成咨询与代理工作。

  在实践基地方面,小创诊所最初选定的优客工场较远,所以课程在下半学期重新联系了离北京大学较为近的中关村创客公社,将其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在此为小微(创)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中关村本身就聚集了大批的小微(创)企业,在案源方面这是天然的优势,同时,中关村又是中国创新、创业企业的前沿阵地,学生在此不仅仅单纯地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咨询,中关村的创业环境也给予了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创业教育。


(小创诊所值班咨询照片)


  小创诊所在实务理论课程方面也加强了建设,除了在校内上课之外,还将一些课程搬到各大律所进行,例如金杜律师事务所、伟凯律师事务所、汉坤律师事务所,这些律所在非诉业务方面都是佼佼者,学生在律所除了上课之外,还会在律所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律所,了解律所的各个部分,熟悉律所各个部门,了解律所人员的一个工作状态,之后还会解答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之后的执业之路的一些疑惑。小创诊所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真实的实务环境,自觉培养职业感,在实务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加专业的为客户解决问题。


(小创诊所金杜参访照片)


(金杜参访合影)


  创业热潮推动的蓬勃的市场发展,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同,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能够让处于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更安心进行商业领域的拓展,也为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微(创)企业法律实务诊所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服务,让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不因昂贵的律师费用而忽视创业中的法律风险。同时,让学生在实务中了解市场、了解商业,将校园所学与社会所感相结合,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基金使用情况


  2017年上半年,基金入账时间是在4月28日,时间较晚,按照北京大学的学期安排,2月底开课,6月初课程结束,每个项目的预算也在2月份基本做好,因为2月份中伦诊所基金没有入账,所以在预算中没有安排基金支出,所以基金的使用是从下半年学期开始的,具体详细的支出如下:



  基金的大部分是用于支出课程管理和指导教师的讲课、指导费用,2017年下半年诉讼诊所有2位指导教师,1位讲课老师,指导教师每周都有固定的值班时间,每周的课程都必须到场,每周的课程除了有一位主持老师之外,其余的老师都作为点评教师参加课程。所以每周教师至少有一天或者一天半在学校,指导教师的劳务费用也是按照每月工作量发放。小创诊所有九位指导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几位讲课教师,但是不是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必须到场,很多指导教师也是作为校友回馈母校,所以小创诊所的指导费用是按照不同的工作每年给固定的象征性的费用。

  在课程管理费用支出上,诉讼诊所和小创诊所各有一名校内管理教师,负责课程管理、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管理与安排等统筹性的工作,课程管理老师一般每次课程必须到场,根据上课情况补充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深入调研学生上课情况,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师队伍,加强对外的联系与合作,宏观把握学生的实习情况,能够统筹调整实习场地与实习鉴定等事项,以及诊所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管理费用是按照工作量每月发放。

  在办案经费的支出上,基本为餐费,餐费多为学生讨论案件加班费用和开庭用餐费用。学生讨论案件一般是利用周六日时间,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不会单独留有吃饭时间,所以一般会订盒饭。

基金会这部分经费支出,只是诊所一小部分经费支出,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餐费、交通费用、网站建设费用以及其他的行政费用支出都是用诊所其他经费支出。


三、成果产出


  2017年北大法律诊所是发展较快一年,诉讼诊所平稳发展,小创诊所稳步上升。

  诉讼诊所依然比较繁忙,上半年学生有22人,一共代理案件30件。

  2016年做的劳动争议案件,从一审一直做到再审,因为诉讼请求没有得到支持,在诉讼策略上学生进行了调整,从审判的结果出发,重新起诉了其中的劳务公司,经过仲裁、一审,在一审阶段,在法庭的调解下,当事人与劳务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当事人拿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这个案件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终于结束。案件中每个当事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在一年半的时间中,每经过一次程序,都有几个当事人或者和解,或者放弃,但是诊所学生对于这个案件一直没有放弃,三个学期的学生,有超过五十名学生接触这个案件,案件历经了仲裁、一审、二审、再审,学生还在社保部门为当事人投诉,争取社保权益等,学生为这个案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为不放弃的当事人争取到了非常好的结果。


(2017年春季房山仲裁照片)


  除此之外,春季还代理不少其他的案件,其中杨某某赡养纠纷是之前学期做的,案件判决后,老人挺满意的,但是其一直没有拿到赡养费用,无奈之下,老人又找到法律诊所,委托本期学生为她做了强制执行申请。在学生和法院的帮助下,老人最终得到拿到了赡养费用。


(杨淑兰送给办理她的案件的学生及老师的锦旗)


  除此之外,程某人身伤害案件也是之前做过一审的,被告上诉,本个学期的学生为其做了二审。本期学生接手案件之后,根据被告上诉状,重新分析证据,做法律检索,开庭前通宵整理案件材料。二审之后,程某很快拿到了判决,上诉人也按照判决付钱给了当事人。这件案件是非常圆满的,当事人非常满意。

(学生工作现场)


  下半学年,诉讼诊所只招生10人,代理了3件案件,其中一件是北大大一新生与日语培训学校的纠纷,这个案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先进行谈判,通过几次与培训学校负责人接触,最终拿回了学生的学费。在这次的案件中,学生认识到谈判相对来说成本更小,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经济损失也能很快得到补偿,很多案件的最佳策略是谈判,当然也需要非常过硬的谈判技巧。第二个案件是赡养费纠纷,学生帮助老人做了法律检索和诉讼基本工作,最后案件以调解结案。还有一件是袁某赡养纠纷案件,上半年的学生做了立案与一审,之后被告上诉,下半年的学生为当事人做二审,这个案件在二审中进行了调解,这种方式既能够缓解赡养案件中双方的紧张亲情关系,同时又能保证老人能够快速拿到赡养费,解决燃眉之急。

  在咨询案件方面,北大法律诊所因为咨询工作一直没有间断,所以咨询的人次也是比较稳定的,每一组同学值班基本会有3-5个案件,一个学期每个组会接待至少50个咨询左右,2017年上半年学生分成五个组进行咨询值班工作,一个学期咨询案件约250件。下半年诉讼诊所人数减少,咨询的案件量也相对有下降,在50件左右。

小创诊所2017年是其稳定上升年,在咨询量和代理案件量上稳步上升。与诉讼诊所相比,其有两个助教,一个负责课程,一个负责实务操作,助教都是上个学期小创诊所的学生,在课程和实务操作方面很有经验,在课下对于专业知识、课后辅导方面都极其专业。第二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小创诊所每个组只有三个人,然后一个指导老师,这种小的团队有利于团队沟通交流,协同工作,同时在教学方面又保证了指导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与状态,能够精准指导。

  2017年春季学生接待咨询的客户数量不是很多,咨询客户量是50个,咨询转化成代理的客户数量是30个,完成委托事项68项,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起草2份以上的文件。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出,小创诊所的工作多集中在起草合同、公司章程,合同审核、修改,起草股权协议,做合规性审查等方面。

  2017年下半年,小创诊所值班咨询客户数量为40个,代理客户数16个,完成53件委托事项,2017年下半年客户数量下降,与更换工作地点有关,但是从基本工作事项和工作时间来看,工作量并没有减少,工作内容多,工作的强度依然很大。



四、2018年工作展望


  北大法律诊所这两年不断发展壮大,法律援助的工作量有所上升,学生的工作量增大。一方面工作量的增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向社会输出优质的法律服务,服务更多的弱势群体与小微(创)企业,实现中伦公益基金会回馈社会的初心。

  从教学的层面看,法律诊所的发展壮大是法学教育的进步。法律实践教育在中国起步晚,一方面是受法学文科本身学科的特点所限,实践课程的设计难度大;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的重视程度不高、实践观念不强有关,而诊所教育则是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些限制,改变了法学教育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填补了教学过程中的空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法学教育的一大进步。北大法学院是中国最早进行诊所教育的院校之一,在课程设计、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等方面也是全国最好的院校。北大法律诊所课程的设置给予了学生一个完整的法学教育,参加课程的学生已经在法学院进行了几年的法学理论教育,到法律诊所参加实务工作,进行实务教育,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技能,提高法律职业伦理,做到既有理论也有实务的全面教育;第二,给予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实务工作中运用在法学院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总结、完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第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北大法律诊所一年的发展是北大法学院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中伦等公益基金给予资金和资源方面支持的结果。中伦公益基金的支持促进了社会法律援助的进步,同时也支持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教育的发展,为法学院的法律实务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北大法律诊所的工作在于扩大课程辐射人群,壮大师资队伍,丰富课程元素,加强诊所网络化建设。


  1、扩大课程辐射人群。增加招生人数,诊所每年报名人数在160人左右,考虑到诊所教师人数和教学效果的要求,每年诊所的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2017年秋季诉讼诊所人数只有10人,考虑到同学们对于课程的需要,2017年会加强师资建设,在招生人数方面能够有所扩大。

  2、壮大师资队伍。诊所是小规模教学,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能太多,本身工作量就很大,人数多了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诊所辐射人群的规模,同时也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建设一支囊括各类法律职业人群、实务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2018年诊所将加强同各级法院、各大律所的合作,吸纳法官和优秀职业律师进入教师队伍,在解决辐射人数的问题同时,也能丰富课程的内容。

  3、丰富课程元素。诊所的课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务经验的律师,还需要多种法律职业人群从多个方面来讲授课程内容,律师有律师的角度,法官对案件也有自己的审判经验,所以诊所教师的多元性,从各个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有利于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逻辑的严谨性。2018年加强同法院的合作与交流,来充实诉讼诊所的教师队伍,丰富课程元素。

  4、加强诊所网络建设,为课程发展打好硬件基础。诉讼诊所在2015年是有自己的教学系统,此系统集教学与数据储存功能于一体,大大方便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平时工作,同时也能够共享,方便同学之间学习交流。但是在2017年系统遭到攻击,无法使用。2016年春季小创诊所教学系统投入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使用三个学期,从使用效果来看,系统稳定,数据库各项设置不断完善,效率高,能够与教务的实习系统相配套,收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诉讼诊所在2018年将在小创诊所的数据系统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网络建设,建设符合诉讼诊所需要的数据系统。



首页>公益项目>公益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北京中伦公益基金会捐资设立“中伦-北大法律诊所教育基金”>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