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伦-北大法律诊所公益基金2018年度项目动态
为支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北京中伦公益基金会自2016年1月1日起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设立“中伦北大法律诊所教育基金”,2018年是基金使用第三年,北京大学法律诊所本着能够使基金发挥最大效用的原则,延续前两年基金使用的规则,在基金的使用上更加地审慎与严格,更加的偏重实践教育本身。现就本学年基金支持的法律诊所项目的发展情况、基金使用情况与成果产出做一个详细说明:
一、2018年法律诊所项目发展情况
和2017年的课程设置一样,北大法律诊所2018年共开设两学期的课程,课程包括两个方向: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诊所(简称“诉讼诊所”)与小(微)创企业法律实务诊所(简称“小创诊所”)。
2018年诉讼诊所课程变化不大,课程的设置依然是“3+3+X”,一般是每周3个小时的实务理论课程,主要由校外聘请的律师、退休法官与校内教师联合上课,一个教师主持、几个教师点评这样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方式进行,各个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对于同一个实务课题给学生多视角的思考与练习。每个学期16周的实务理论课程。除此之外,每周还有3个小时的法律咨询时间,学生会在凯原楼咨询室值班,为当事人解答法律问题,给予法律意见,做法律实务练习。在实务操作这块,比较重要的是代理案件,其中仲裁、诉讼、谈判都有涉及,时间是由案件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一般每个学期会在三百五十小时以上,代理案件的工作会非常多,基本上从接到案件到案件收到判决书所有的职业律师要做的事学生都要做,包括法律检索、书写法律意见书、起草各种法律文书、调查取证、出庭以及参与调解和解、谈判等事务,诉讼诊所要求学生在法律诊所学习期间至少代理一个案件,以完成必要法律实践训练,达到课程的训练目标。
法律诊所之前有一名聘请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退休法官来指导模拟法庭的课程,由于其个人原因,不能再从事教学岗位,所以在2018年诉讼诊所改变了之前课程的安排,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合作,聘请其资深法官来法律诊所讲授实务理论课程,同时每周三都有一位法官到咨询现场来做案件咨询指导。经过两个学期的合作,诉讼诊所的同学都对这种模式非常支持,讲授课程的法官都是庭长级别,办案经验非常丰富,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对于庭审的一些规范进行了讲解,同时对于代理案件以及这一类的案件的基本的程序、审判的要点、学生代理中的出现的问题都一一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收获了实务理论知识,同时给同学展示了另一种案件的分析和检索的技巧,参加课程的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本年度诉讼诊所组织学生到海淀法院旁听两次,这也是与法律诊所与海淀法院合作之一。旁听之前,海淀法院都会认真地选取案件,力求案件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对学生的实务工作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学生学习生活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旁听法官审理案件,案件审理结束后同法官对于案件涉及到的实务问题以及学生在诊所咨询和代理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享。旁听案件庭审对于诉讼诊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学生在旁听中可以对诉讼中的庭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庭审的程序有一个感官的认识,对于代理人的庭审的表现有一点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加强对庭审规范性的重视,在交流中可以得到一些庭审中应该如何表现的建议等,这些都对其之后的实务工作产生有非常大的价值。海淀法院离北京大学比较近,交通便利,利于组织学生活动,更加重要的是审判技术一流。
(2018秋季学期法院旁听现场,20位学生,3位老师)
小创诊所自从2015年秋季开课以来,非常受学生欢迎,每个学期选课人数都居高不下。2018年依然如此,在2017年扩大招生人数后,2018年保持人数稳定,一般在24-27人,三人一组,分为8个组或者9个组,由8位或者9位律师作为指导老师,由12-15位律师和法学院老师组成授课团队。
(小创诊所上课现场)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小创诊所依然采用了“3+3+X”的这种模式,每周3个小时的实务理论课程,3个小时的法律咨询服务,数小时的代理案件。咨询和代理工作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团队协作。
在实践基地方面,小创诊所本年度的实践基地依然是中关村创客公社,中关村本身就聚集了大批的小微(创)企业,在案源方面这是天然的优势,同时,中关村又是中国创新、创业企业的前沿阵地,学生在此不仅仅单纯地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咨询,中关村的创业环境也给予了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创业教育。而且中关村离北大比较近,交通费用会比较少。
(小创诊所值班咨询照片)
小创诊所在实务理论课程方面依然坚持在校内上课和在律所参访、上课相结合的模式,将课堂搬到各大律所,例如本学期去金杜律师事务所、Mayer Brown、汉坤律师事务所,在学习实务知识的同时,还能参观各大律所,跟相关领域的业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律所的各个部分,熟悉律所各个部门,了解律所人员的一个工作状态等。在参访律所的选择方面,法律诊所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选择律师事务所都是在非诉业务方面的佼佼者。在课程之后,律所授课的律师还会解答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之后的执业之路的一些疑惑。小创诊所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真实的实务环境,自觉培养职业感,在实务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加专业的为客户解决问题。
(小创诊所Mayer Brown参访照片)
二、基金使用情况
2018年按照财务预算计划,诊所的支出多为案件指导经费,包括诉讼诊所与小创诊所两部分。
基金的大部分是用于案件指导,2018年诉讼诊所有固定指导教师3位,海淀法院咨询指导教师7位(每位指导两周)、授课资深法官4位,小创诊所固定的案件指导教师8位(既授课又指导),其余授课教师5-7位(只授课),诉讼诊所指导教师每周都有固定的值班时间,每周的课程都必须到场,每周的课程除了有一位主持老师之外,其余的老师都作为点评教师参加课程,所以每周教师至少有1天或者1.5天在学校,指导教师的劳务费用也是按照每月工作量以及其所带领的小组代理案件量进行发放,发放的标准基本是每个小时50元,而聘请的这些固定指导教师基本都是律所合伙人,所以这个费用基本都是最低的,小创诊所案件指导经费是一个学期一发,费用相当低,多数指导教师基本在诊所是在做法律援助,只不过他们做法律援助的方式不是直接来做案件,而是指导学生来做法律援助案件。
课程有小部分管理费用支出,诉讼诊所和小创诊所各有一名校内管理教师,负责课程管理、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管理与安排等统筹性的工作,课程管理老师一般每次课程必须到场,根据上课情况补充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深入调研学生上课情况,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师队伍,加强对外的联系与合作,宏观把握学生的实习情况,能够统筹调整实习场地与实习鉴定等事项,以及诊所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管理费用是按照工作量每月发放,本年度只发放了4个月。
在办案经费的支出上,基本为餐费,餐费多为学生讨论案件加班费用和开庭用餐费用。学生讨论案件一般是利用周六日时间,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不会单独留有吃饭时间,所以一般会订盒饭,这部分的经费指导教师有的会个人承担,有的则会诊所报销,费用极低,所以没有在基金会进行报销。
基金会这部分经费支出,只是诊所一小部分经费支出,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餐费、交通费用、网站建设费用以及其他的行政费用支出都是用诊所其他经费支出。
三、成果产出
2018年北大法律诊所在实务操作方面依然坚持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案件两项业务。2018年度诉讼诊所一共代理案件16件,咨询案件450件左右,小创诊所完成委托事项101项,咨询案件超过300件。咨询时间超过5800小时,学生的有效工作时间达33000小时。
诉讼诊所在人员方面,由于固定的指导教师减少,所以在学生规模方面有所减少,2018年春季课程,只招生15人,分别由两位校外律师和海淀法院法官以及法学院老师来分组指导。人数的减少,案件量并没有减,所以学生的实务操作任务安排地比较满。
2018年上半年诉讼诊所由于几位指导老师无法参加课程,所以在招生人数方面比往常少了一半,在代理案件的量上,代理案件7个,按照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约每两人代理一个案件,案件多集中在劳动争议方面。本年度在案件的解决方案中,谈判解决被广泛适用,多个案件都经过了谈判。谈判是在解决一些标的不大、争议不大的案件上对于当事人来说省时、省力、而又见效快的方法,在诉讼诊所的课程设置中,也是专门对这种争议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和练习,在实务操作中有专门的一些练习,曾某某的案件便是谈判的典型,曾某某是北大的学生,诉讼诊所的学生接到案件后,其做法律检索、写法律意见,在决定谈判解决的情况下,连夜商定了谈判策略,同时起草了协议,第二天经过一场恶战,终于拿到了不错的谈判结果,当场与对方签订了协议,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2018年春季开庭照片,四位学生,三位老师)
徐某娟是外地务工人员,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多年,在上下班期间遭遇车祸,导致伤残,但是单位否认与其有劳动关系,认为他们之间是劳务关系,导致其无法认定得到工伤赔偿。同学接到案件后,首先是做了法律检索,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法律意见书,在与单位的谈判中,单位坚持其劳务关系的观点,无奈之下,走到了劳动仲裁。前期同学对其在公司工作的证据进行了收集,并且对于其身份进行了查询,也到社保部门去咨询,同时做了大量的法律和案例检索。本案经过一次开庭,王玉锦和廖艳梅作为代理人出庭,两人非常出色完成了出庭任务,劳动关系也得到了认定。
(学生咨询工作现场)
下半学年,诉讼诊所招生20人,分成四组、由3位指导老师和海淀法院的法官指导做法律实务工作,案件代理9个。
在咨询案件方面,北大法律诊所因为咨询工作一直没有间断,所以咨询的人次也是比较稳定的,每一组同学值班基本会有3-5个案件,一个学期每个组会接待至少50个咨询左右,2018年上半年学生分成三个组进行咨询值班工作,一个学期咨询案件约200件左右。下半年有四个组,咨询的案件量在250件左右。
小创诊所2018年是其稳定,在咨询量和代理案件量上稳步上升。完成委托事项101项。
与诉讼诊所相比,其有两个助教,一个负责课程,一个负责实务操作,助教都是上个学期小创诊所的学生,在课程和实务操作方面很有经验,在课下对于专业知识、课后辅导方面都极其专业。第二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小创诊所每个组只有三个人,然后一个指导老师,这种小的团队有利于团队沟通交流,协同工作,同时在教学方面又保证了指导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与状态,能够精准指导。
2018年春季学生接待咨询的客户数量比较少,一般以代理案件为主,完成委托事项35项,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起草2份以上的文件。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出,小创诊所的工作多集中在起草合同、公司章程,合同审核、修改,起草股权协议,做合规性审查等方面。
2018年下半年,完成66件委托事项,完成的委托数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学生得到的实践锻炼也是比较多的。
四、2019年工作展望
北大法律诊所近两年一直不断地探索新的诊所形式、新的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从之前的校外诊所到现在的小创诊所,从之前的律师授课到现在的律师、法院法官授课,从之前的比较小的咨询室到现在专门的咨询室、咨询基地,从之前的纸质版案件登记到现在教学系统存储数据,从之前每学期十几个学生到现在四十多名学生,诊所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中。而这种发展壮大,带来的是教育方式的创新,覆盖学生人数的上升带来的是法律援助的队伍的壮大,受援助人数的上升。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又向社会输出优质的法律资源,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与小微(创)企业,实现中伦公益基金会回馈社会的初心。
北大法律诊所一年的发展是北大法学院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中伦等公益基金给予资金和资源方面支持的结果。中伦公益基金的支持促进了社会法律援助的进步,同时也支持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教育的发展,为法学院的法律实践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北大法律诊所的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新的教学人员,壮大师资队伍,丰富课程元素,增大法律援助人员,建立诊所数据库。
1、吸纳新的教学人员。北大法律诊所最主要的目的是教育教学,而教学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建设一支囊括各类法律职业人群、实务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一直是诊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诉讼诊所新进一名律所合伙人作为指导教师,同时与海淀法院合作,资深法官指导模拟法庭效果非常不错,小创诊所也不断地调整指导教师,保证教师能够有充足地时间与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2019年诊所在保证现有队伍的基础上,吸纳更多、经验更加丰富、领域更加多样的律师加入到诊所教师队伍中来,同时也要保证职业人群地多样性,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全面。
2、丰富课程元素。诊所的课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务经验的律师,还需要多种法律职业人群从多个方面来讲授课程内容,律师有律师的角度,法官对案件也有自己的审判经验,对诉讼技巧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所以诊所教师的多元性,从不同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有利于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逻辑的严谨性。2018年诊所已经加强同法院的合作与交流,来充实诉讼诊所的教师队伍,丰富课程元素。在2019年,诊所将保持与法院的合作,同时不断地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法院资源,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